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
-
[10-15 19:48:22] 来源:http://www.dxs56.com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阅读:8275次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和“求助同学”的占到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半数之多。其中“自己解决”占43.1%,“求助同学”的占29.17%,“求助老师”的占20.83%,“求助监护人”的只占到6.9%。
可见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一般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易失去学习兴趣,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逃学等问题。 www.dxs56.com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学习上造成的影响
民工在城市栖身,他们的心还留在家乡--年迈的父母,如何能照顾好、教育好幼小的孩子?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是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时候,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地。而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弱化了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祖辈及其他亲戚。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学习没有动力,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平时在学习中是有困难的,但在遇到困难时又不知道向谁请教,父母不在身边,而作为监护者的祖辈,年事已高,文化程度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这样便造成留守儿童的成绩一般不理想,大部分处在中等偏下,优秀的并不多。有事习惯自己解决的留守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教导,往往容易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逃学等问题。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四、景宁留守儿童的心理与情感情况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问题的表现
1、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2、冷漠乏信。
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孩子们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 < www.dxs56.com http://www.govyi.com/book/successful/Index.shtml>的期望值偏低。
3、心胸偏狭。
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4、“情感饥饿”。
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来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情感的缺失使他们在人格发展 <http://www.studa.net/fazhan/>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的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二)留守儿童生活感受
调查发现,有58.75%的的留守儿童对父母不在家的生活感到不适应,半数以上;有30%的儿童感到孤独无助;有11.25%的儿童认为无所谓。
留守儿童普遍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务工。其中“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占93.75%;“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的占61.25%;“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务工”的占53.75%。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16.2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3.75%觉得自己受歧视,6.2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当问及他们对自己出生的看法时,有66.25%的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受欢迎的;认为不太受欢迎的占28.75%,认为自己是个负担的占11.25%,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占6.25%。 www.dxs56.com
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当问到他们最开心的事时,有半数之多的人认为是“一个人在家”或“和朋友玩”。其中
认为最开心的事和父母见面看电视上网有零花钱一个人在家和朋友玩
所占比例18.75%10%5%12.5%23.75%30%
(三)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与情感上造成的影响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且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
长时间的心理和情感负担困扰着留守儿童,使他们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有种被遗弃的感觉,有的甚至因时间和距离导致交流困难,使父母和孩子产生感情危机。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www.dxs56.com
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0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 上一篇:四川农业大学暑期实践纪实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相关文章:
-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
- ›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经济篇
- ›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卫生计生篇
- ›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教育篇
- ›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
- › 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民族工作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浙海院赴景宁实践论文之留守儿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