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
[12-27 19:18:53] 来源:http://www.dxs56.com 客户管理 阅读:8138次
iPhone通过和美国的运营商AT&T捆绑,消费者要使用,必须改变运营商,否则就只是花499美元购买一个PDA。对于中国用户而言,iPhone距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即便是这样,我们中国媒体对于“暂时”事不关己的产品报道却可以用泛滥来形容。除了先进的功能,报道最多的无疑就是缺货。
苹果网站还专门提供的“iPhone存货搜索”功能,以方便用户查看iPhone的库存。苹果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个策略,除了“方便客户”的目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制造效应。
我的小的时候,在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上,一般都会玩一个游戏叫“音乐椅子”。游戏大抵是这样的,老师在一边放音乐,音乐响起的时候,7个人围着6把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候,必须抢占凳子,没有得到凳子的就被淘汰。这样每一次减少一个凳子和一个人,最后获得凳子的那个人为最终胜利者。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却让每个参与者心潮澎湃,因为稍有不当就会被淘汰。
从这个简单的游戏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理论:少就是力量。苹果真的没法供应足够iPhone吗?这个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供货不足,完全可以多选择几家代工厂商,零件不足也可以多找供应商。上游供应商也许发愁的是产品没法销售出去,代工厂商担心的是没法接到更多订单。即便这样,苹果依然选择了缺货。
苹果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营销,利用了“少就是力量”的原理。产品的缺货,引发媒体高度的关注,从而制造了“缺货”效应,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宣传的效果好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法买到的产品更显得珍贵,因此才有了“奇货可居”的说法。
当然,利用这样原理的厂商也不在少数。微软Xbox 360游戏主机,索尼PS3,人天堂的Wii上市初期都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原理。先是限量供货,造成缺货效应,让媒体关注。这样可以免费让媒体宣传,同时因为缺货可以稳定产品的价格,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如果这些厂商上市初期就大批量供货,那么人人都可以买到的产品,还能制造效应和稳住价格吗?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就看出来和国外企业的差距。中国的厂商一般喜欢玩价格战,新品上市就是很有“竞争力”,然后就是你降我也降,导致整个产业线的价格下滑。而企业很少关注产品自身的质量和独特性,更别说制造效应,运用“少就是力量”的原理了。
这个原理还可以利用在其他项目上,比如招标。假如一个企业需要上马一套ERP系统,已经选定了目标,如果直接询价,那么只有一个供应商,价格势必会很高。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招标制度,邀请几家供应商进行产品的展示,竞标。几家厂商争夺一个订单,那么在价格上势必要下滑。哪怕邀请招标的一些厂商是你根本不愿意合作的厂商,但是少就是力量,他能够很好帮助您利用较低的价格得到想要的产品。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少就是力量在企业管理很多方面都可以利用,我们也将在随后的文章中推出更多运用,也欢迎和我交流。
《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相关文章:
- 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 › 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少就是力量 从苹果的销售策略看到的
最新更新
- · 如何联系美国买家?
- · 业务员不要瞧不起小单客户
- · 处理顾客投诉的五大步骤
- · 售楼员待客七要求
- · 外贸人与客户打交道的几点建议
- · 感动客户,规范管理
- · 外贸业务员的葵花宝典
- · 让买家自己找上门
- · 询盘邮件类别分析
- · 各国外贸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