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
-
[07-22 01:01:46] 来源:http://www.dxs56.com 中等教育论文 阅读:8484次
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功能强化以后教师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
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www.dxs56.com
3.二十一世纪要实现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和教育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www.dxs56.com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
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7.5%)认为,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教师群体越来越依赖于其间骨干力量的群体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促进作用,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综上所述,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一支能够起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的中坚力量,能够影响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带动群体共同进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稳定并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因此,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就是要培养中学骨干教师。在当前中学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尤其要抓紧培养中学青年骨干教师。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 教育技术毕业论文 教育类毕业论文- 上一篇:对中学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相关文章:
- 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
- › 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动因与作用